最近,杭州即将迎来第19届亚洲运动会,这场大型体育盛事的经济效应逐渐显现. 在浙江义乌,来自亚洲各地的体育用品订单再次涌入这个世界闻名的小商品市场. 据义乌海关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1至5月,义乌出口体育用品达到28.5亿元,同比增长15.6%.
义乌市全胜体育用品商行的老板吴晓明告诉《环球时报》记者,最近他们公司的业务量相当可观. 他表示:“原本7月和8月是销售淡季,但在亚运会和去年世界杯的带动下,体育用品市场出现了淡季不淡的情况,销售非常旺盛. ”吴晓明介绍说,该公司的销售业绩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%。
亚洲各国对于杭州亚运会等世界瞩目的大型赛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这也带动了民间赛事活动的兴起. 受此影响,义乌商家接到的亚洲客户订单数量激增。吴晓明表示,他们的订单主要来自东南亚、韩国和日本等市场. 他说:“我们在亚洲各地本身就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,而现在亚运会的氛围更进一步带动了体育产品的销售。”
金尊文体用品是一家生产奖杯奖牌的公司,该公司负责人陈显春告诉《环球时报》记者,受亚运会影响,近期公司的订单数量明显增加.
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唐奇芳在接受《环球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单件小商品的利润微薄,通常都是依靠“走量”来赚钱,订单管理系统所以亚洲各国商人都选择从中国采购,因为中国产业链完整、物流集中、产能强劲. 此外,义乌这些小商品公司的创新研发能力强,它们能够迅速为其他国家提供飞盘等新兴体育用品。订单管理系统唐奇芳说:“义乌小商品在全世界都有非常强的品牌效应,大量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外商常驻义乌,订单管理系统把物美价廉的商品带回本国. ”
根据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的数据显示,义乌常驻外商已超过万人。
《环球时报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体育用品的热销并没有覆盖到所有的体育项目. 义乌当地一家主要销售羽毛球和乒乓球的商家告诉记者:“体育热对我们的影响相对较小,目前足球和排球的销售情况更好. ”该商家认为,去年卡塔尔世界杯的余热还未散去,足球等产品的订单排队了好几个月. 吴晓明也表示,他们主要销售足球、排球和篮球,现在正争分夺秒地处理订单,交货期限定在10月份.
浙江嘉兴一家服装代工厂的主管华一帆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表示,目前运动服饰的销售相对平淡,“运动服饰一直都是热销品,但今年总体销量比去年有所下降. ”他介绍说,主要原因是海外客户消费紧缩,国内对于运动服饰这样的非刚需产品的需求也有所减少。
亚运会的举办不仅带动了杭州的经济,也为义乌的体育用品市场带来了蓬勃的发展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随着亚运会的临近,这种势头将进一步加强,为义乌市场注入新的活力. .